第四章 首要任务

什么理念才是伟大的

明确定义产品的闪光点

竭尽全力将你的软件定位在一个点上。你的软件代表的是什么?它到底是有关什么的?在你开始设计或写任何代码之前你必须清楚地知道你做这个产品的目的 — 它的前景。把理想放大些。为什么要有它?它和其他类似产品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这个理念会引导你的每个决定,指引你不偏离航线。任何时候有比较出格的举动时,问自己,“我们是不是还在坚守着自己的理念做事?”

你的理念必须是简洁的。应该一句话就能把想法传达到。以下是我们每个产品的理念:

  • Basecamp: 项目管理即是沟通
  • Backpack: 把生活中的凌乱归整
  • Campfire: 用及时通讯软件来开展团体交流太逊了
  • Ta-da List: 和及时贴便条做斗争
  • Writeboard: 用不着麻烦微软的WORD

举个例,我们Basecamp软件的理念是,“项目管理即是沟通”。我们强烈的感觉到对一个项目的有效沟通是引导一系列责任,参与,投资和能量的关键。它把大家统到同一个目标上来增强共识。我们清楚地知道如果Basecamp能做到这点,那么其他事情也就会一一水到渠成。

这个理念引导着我们尽可能地保持Basecamp的透明性和开发性。我们不把沟通局限在公司内部,相反我们向客户敞开。我们不考虑太多权限地问题, 相反我们更鼓励各方的参与。就是这个理念使我们放弃了图表,表单,报告,状态分析和电子表格的功能,相反的我们专注在优先问题的沟通上,如果每日新信息, 评论,该日备忘项目和文件的共享。把有关你理念的重大决定做在前面,将来其他小的决定就会变得容易多了。

白板上的哲理

有一次Andy Hunt和我编写一个借记卡的交易开关。有一个要点就是同一个交易不许向用户的借记卡二次收费。也就是说,不管操作过程中怎样出错,错误都只能发生在交易最终产生前,不能允许出现重复的交易。

因此,我们在共享信息的白板上用大字写下:要从客户角度出发,容许客户犯错误的可能。

还有其他大约半打多类似这样的信条,在我们创建一些复杂的产品,需要下有技巧性的决定时,这些信条给我们指引了方向。它们使我们的软件有强大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的统一性。

—Dave Thomas, 一个实用编程者

编写座右铭

组织需要指导原则。需要有一个纲要; 员工每天醒来时应该要知道他们为什么而工作。这个纲要最好言简意赅,富有激情:为什么你会在这里?是什么激励了你?我把这看做是座右铭 — 一段三或四个字的描述你存在的意义。

Guy Kawasaki, 作者 (摘自 编写座右铭)

 


在初期时忽略细节

先粗后细

我们太过痴迷于细节。

  • 两个原素之间的留白空间
  • 完美的首个字母大写字形
  • 完美的颜色
  • 完美的用词
  • 代码只能四行长,不能七行
  • 90%与89%之差
  • 760px与750px之差
  • $39/月与$49/月之差

成功和满意来自于细节

然而,细节中并不只有成功。细节中你还会遇到停滞不前,意见不合,无数的会议和延迟。这些东西会掩煞你的信念,降低你成功的几率。

你可有常常一整天被困死在一个设计原素或一个程序代码上?可有不时觉得你今天的进展实在算不上什么真正进展?过早专注于细节就会导致这些结果。要做完美主义者有的是时间。但不是现在。

别在第一周就担心标题字体的大小。不需要在第二周就搞定什么是最佳的绿色的色调。更不用在第三周就要把“提交”按钮向右移动三个像素。先把该放的东西放上去。然后去用它。保证它是可用的。最后才去把它调整到完美。

细节是在你使用的过程中才会显露出来的。只有在使用中你才能看到什么需要进一步关注。在使用中你才会感到缺了些什么。常常走路绊倒脚你才会清楚地上什么坑洼是需要填补的。那些是当你被迫要留意的时候才需要的细节,不是一想到细节就去搞定它。

魔鬼隐藏在细节中

在选修了几堂绘画课后,我彻底摆脱了“马上投入到细节中”的态度…如果你一开始就画细节十有八九出来的画作会不怎么样。事实上,从你一开始那么做就完全错了。

你必须一开始把全局的比例分配搞对。你要从最大的一块着手,慢慢过渡到最小的。草稿必须体现模糊的主题。然后你着手润色,使整体画作具有生命力。着 色先从浅,中,深三个色调下手。这么一来你的草稿就会有明暗了。接下来,在你画作的其他部分都要秉持三个色调的应用原则。如此反复直到整体成型…

永远,都要从大到小去做。

—Patrick Lafleur, Creation Objet Inc. (摘自 Signal vs. Noise)

 


当问题成为问题的时候才去担心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还未成为问题的问题

你真的的需要考虑当用户到达10万以上的时候会出现的问题吗?它可能已经是两年以后的事了。

如果你现在只需要三个程序员你真的有必要雇八个吗?

你难道真的马上需要12台高端服务器即使两台就足以让你顶一年?

就先掠过吧

人们总是预先花很多时间在还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的问题上。靠,我们推出Basecamp的时候还不知道如何向客户收费!因为产品是月付费的,我们知道 还有30天的时间来搞定付费方式。我们把预先省下的时间用在解决更紧急的问题,直到产品推出后,我们才着手付费问题。结果很顺利(它迫使我们用最简单的解 决方案,没什么花哨的东西)。

别整天操心还没成型的麻烦。别过度开发一个产品。到适当的时候再添加硬件和系统软件。如果进度推迟了一两个星期,别担心,还没到世界末日。只要诚实: 解释给你的客户听,说你们正经历着成长的烦恼。他们也许不会因此无比感动,但他们起码会赞同你的坦诚。

关键是: 如果你已经掌握了你需要的信息就及时做决定。这样你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上来。

 


去网罗对味的顾客

找到你产品的核心市场然后就专注进去

顾客并不总是对的。现实中你要能分辨出谁是你该针对的顾客,谁是你该放弃的。庆幸的是,互联网使得发掘有共识的顾客的过程变得无比容易。

如果你想讨好每个人那么你什么人也讨好不了。

当我们做Basecamp的时候,我们把市场营销集中在设计公司这块上。如此缩小市场范围,我们就更有可能吸引一些有心的顾客来成为产品的追随者。要清楚地知道你的产品是为谁推出的,集中精力去讨好这部分人。

我们最成功的一步棋

把Campaign onitor(市场策略观察)这个产品严格地定位在网页设计这块市场是我们走得最好得一步棋。它使我们能很容易地分辨出什么产品特色才是真正有用,更重 要地是,什么特色是该舍弃地。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靠瞄准一个比较小地目标市场来争取更多地客人,也因这些客人都有相近的需求使得我们的开发工作更容易 些。在Campaign Monitor中有大量的功能对其他人是毫无用处的完全针对网页设计者做的。

关注在一个核心市场也便于产品的宣传。我们有了这么一个定位精准的用户群,就能知道要在他们网上经常出没的地方做广告,发布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文章,然后逐步建立一个产品的用户社区。

—David Greiner, 创始人, Campaign Monitor

 


过后才去做规模调适

你还没有必要现在就做调整

“我的应用程序能否适应万人的使用规模?”

等那真发生了再说,明白吗?如果用户的数量大大超过你的系统负荷那么恭喜!太喜欢这种麻烦事了。但在现实世界中,超大多数的网络应用程序从来都没有 到达那一步。即使你真的开始超负荷了,也不会到马上就挂了的地步。你将会有时间反应和调适。还有一点就是,只有推出产品后你才有机会采集真实的数据指标, 然后你才能用它们来推断哪些领域需要改进。

举例说明,推出的第一年我们的Basecamp只是在一台服务器上运作。因为这样的一个简易设置,整个实施只花了我们一周。我们并没有一开始就搞个15台服务器的集群或是花好几个月的时间担心规模调适的问题。

我们这么做有碰到什么问题吗? 有一些。但我们也发现大多数我们害怕的问题,比如短暂的系统滞缓,对用户来说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只要你及时和用户沟通,诚实地面对问题,他们是会谅解的。回头看,我们真的非常高兴当时并没有为了”完美的呈现“而把产品的发布推后数月。

开始阶段,要把建造强有力的核心产品做为首要任务,不要过分执迷于需不需要服务器组和是否有能力调整规模应变。 先把一个伟大的产品推出,然后才去担心它无比成功了以后该怎么办的问题。 否则你可能只是把精力,时间和金钱花在一个永远不会发生的预期上。

信不信由你,最大的问题不是规模调适,而是怎样达到你不得不需要去调适的那一刻。没有第一个麻烦哪来下一个麻烦。

反正你怎么也得回头重新审视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有规模调整的问题,当服务人群从零到几百万的时候,所有人都必须回过头去重新审视产品设计架构的方方面面。

—Dare Obasanjo, 微软 (摘自 规模调适和创业公司)

 


软件要有自己的主张

你的软件应该要有倾向

一些人在论证软件应该保持中立的问题。他们说开发者限制或忽视大众诉求的软件功能是一种傲慢的表现。他们说软件应该总是能随机应变的。

我们认为那都是扯淡。伟大的软件必须要有自己的理想。伟大的软件必定是有倾向的。当人们使用软件的时候他们不只是在看功能,同时他们也在寻找一个解决方案,一种理想。决定你的理想而后追求不懈。

同时谨记,如果他们不认同你的理念的话还有无数的其他理念可供选择。没有必要总追逐你永远无法讨好的人。

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wiki的最初设计过程。Ward Cunningham和他的朋友们有意把传统上认为协作文章不可或缺的许多功能都舍弃不用。他们不把每次文章的修改归功于特定哪个人,而把所有权标识都去 除了。这么一来,内容就不再自我,而成为永恒。因为他们相信重要的不是谁或什么时候写的文章。这个理念改变了一切。这个决定孕育了一个以共享己任的社区, 成为Wikipedia(维基百科)日后的主旋律。

我们的软件走的是一条类似的路。我们的软件并不追求成为所有人的宠儿。我们的软件是有自己的性格的。他们找寻的是志同道合的用户伙伴。他们是在和有着同样理想的用户对话。你要么上来一起,要么下车

本文是全系列中第13 / 16篇:《Getting Real》中文书在线阅读

0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2016 京ICP备15001371号-2      

联系我们

我们无法实时在线,但是您可以给我发个邮件,我们看到后会回复您

发送

使用您的凭据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