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抢救在身边,珍惜身边的50后长辈

​中国现在急需做一件事儿:城乡庙宇的恢复和修缮,关帝庙之类的有利于民治教化,一旦50后一代去世,我们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将永远消失,甚至不会留下任何记忆。  ​​​

1958年开始各种折腾,过去的历史文化沉淀还在50后的童年记忆了,50后的记忆就是我们需要抓紧存储的文化抢救国家资源。
1958年大跃进对文化体系的破坏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未来的年轻人可能无法体会到折腾和贫穷的连年煎熬。

50后一代人是很辛苦的一代人,他们一无所有,结婚房子往往是兄弟们联手互助盖的,绝对没有现在的坑爹一说。值得珍视的是,50后一代人身上总体有严格的孝道传承,对传统文化的印记更加深刻。

口述历史,确实非常需要,在假期里,大家可以用手机录音,和50后的长辈多聊聊过去,记录真实的历史,也记录下文化变迁史。

在中国农村,过去的老人是坐在街头听评书戏剧,现在是上山干活或看电视,生活条件好了,已经步入老年的50后却大多像主力劳动力一样生活着。

我们需要在组织时代里驻足一下,倾听历史的声音,倾听文化的声音,珍惜和关爱40后 50后等老一辈长者,留住历史和文化的须根。

出国旅游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在感叹日本的文化传承,在感叹欧洲的文化和优雅,在感叹美国的自由自然和秩序,却往往走马观花地忘记中国才是千年文明古国。

这是为什么呢?

不是年轻人不爱国,而是我们的文化教育和社会有问题,我们过去沉浸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简单朴素逻辑里,忽视了人本主义精神,建立了物质文明,却选择性放弃了文化继承。

看看我们的微信和微博,火爆的内容往往是哗众取宠的低级娱乐,要么就是挑战人性底线的论战。所谓的大V和自媒体大多数是商业化的机器,我们在金钱社会里疾驰,举着自我高尚的旗帜,大力批判和指点江山,切身投入海边社会的勇者却是少数。

人生不复杂,或者当牲口喂养,或者用文化滋养。

也许,我们70 80 90三代人的使命是文化抢救,从50后 等长辈那里记录,从自我身上反省和改变。

文青不是在阳光下优雅喝咖啡,需要懂点真的中国民间文化,不是用来附庸风雅,而是用来让自己和社会更好。